青春湖院x团史学习|喜迎建团百年,百名团员读团史(5)

发布者:团委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3-26浏览次数:139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革命的红色航船就此启航,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一页。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史、铭记党史,进一步“明志、明理、明责、明德”,青春湖院推出党史学习专栏,讲诉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沿着党的奋斗足迹,走进历史深处。带您回望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瞬间。


林宣宣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正当国内建立党、团组织的时候,一九二一年底与一九二二年初,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酝酿筹建“中国少年共产党”。一九二二年四月,赵世炎两次给陈公培(当时上海共产党小组的成员)去信,写道:“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大约一月以内可以完成,因为现在开会地址很难觅)。”“我今天正在忙返,明天‘五一’去巴黎,并拟去蒙达里、里昂、淮也儿等处绕一遍,完全为青年团事。”这时蔡和森、李维汉等组织有“工学世界社”,李维汉要以“工学世界社”名义加入(蔡和森这时已回国),而赵世炎不赞成。他在给陈公培的信中说:“我意即在初步严格取人之意,要求他们取个人行动……”这就是说,不能以团体名义加入,而要个别地吸收优秀分子。后来,李维汉等也同意了。
  经过酝酿筹备,中国少年共产党于一九二二年六月下旬,在法国巴黎郊区布伦森林中的一个小广场上开会成立。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共有十八人,代表三十八个成员。十八名代表中有:赵世炎、李富春、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刘伯坚、袁庆云、王灵汉、李慰农、郑超麟、尹宽、任卓宣、余立亚等(15)。会议开了三天,由赵世炎主持。经过讨论,决议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

少年共产党成立不久,得知国内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便在十月召开大会,经全体总投票,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十一月二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写信给团中央,“我们愿附属于国内青年团,为其旅欧之部。”此信由李维汉携带回国,并委派李维汉为旅欧少共的代表,向团中央正式接洽。一九二三年一月二日,党中央写信给他们,指示他们“依中央第十次会议议决国外组织的办法加入青年团”。这个期间,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的陈独秀也回信,建议他们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将它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执行委员会”。

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七日至二十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四十二人,代表团员七十二人。大会由赵世炎主持,经过讨论,大会正式通过把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明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旅欧之部的团章和其他议案,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尹宽负责“共产主义研究会”,汪泽楷任“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肖朴生任“华工运动委员会”主任、任卓宣任“出版委员会”主任。

这次会议不久,他们收到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央正式同意他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信,大家非常高兴。周恩来在向团中央的报告中豪迈地说:“我们现在已正式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成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其荣幸?”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立以后,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出版了《少年》月刊,到一九二三年底共出版十三期。一九二四年二月《少年》改成《赤光》半月刊。现在见到的《赤光》第三十三期,是一九二五年六月出版,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的名义共同发行。这个刊物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列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批判错误思潮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旅欧的党团组织,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富春、聂荣臻、邓小平、傅钟等同志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只有三十多人,一九二三年增到七十二人,一九二四年就发展到二百多人。许多人回国后成为党团组织的重要骨干。

(载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问题论文集》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1984年编印)
  注:

见《党史研究资料》198167期第30页注19

见《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一集第99页。

见《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5期第10页。

见刘仁静:《回忆社会主义青年团》;罗章龙一九五七年谈话。

见《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5期第1011页。

见《青运史研究》,1981年第7期第3页。

《青运史资料与研究》第2集第222224页。

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

《中国共产党的的创立》,河北人民出版社。

谭平山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四日在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会上答词。原载《青年周刊》第4本第3版,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11)李达:《七一回忆》,载《七一》杂志创刊号,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出版;陈模:《董老的嘱咐》,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国青年报》。

12)见《“一大”前后》(一)第25页。

13)见《先驱》第5号,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出版。

14)见《青运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第20页。

15)见《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年第23期第23页。